公元383年的秦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八公山麓,寿阳城下。这场战争不仅再次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有意义的历史掌故和可为凭吊的历史遗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一,淝水之战是在苻坚统一北方后的六七年进行的。当时,前秦只是军事上的统一,内部统治不稳,更没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苻坚连年征战,致使人民厌战,军队的士气不高,缺乏群众基础。
正如恩格斯所说,“连年的战争会使甚至是最强大的国家精疲力竭”。南征前,太子苻宏曾对苻坚说,东晋是应该伐的,但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厉兵积栗,以待暴主”。
苻坚本应接受这一意见,继续恢复、发展北方经济,以便使本不稳固的军事行政联合的统一政权建立在较深厚的基础上,然后统一全国才有希望。
然而,由于骤胜而日益骄傲的苻坚却不顾主客观条件,匆匆忙忙地发动攻晋战争,征兵百万,给北方各族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因而不得人心,战斗力低,以致于与东晋军队局部接触便使前秦数十万军队全线溃败。
第二,苻坚用人不择贤愚,赏罚失明,又是其在淝水之战中遭到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苻坚宠信投降前秦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忠奸并蓄,而对于一心忠于他的汉族官员却存有戒心,不加重用。即使是王猛,虽然符坚说他们的关系是“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但也是对之存有戒心的。
王猛死后,苻坚自以为是英主,更加骄傲,任人更是不择贤愚,群臣的逆耳忠言再也听不进去,对顺耳的阿谈奉承之语却倍加赞赏。
在伐晋问题上,他拒绝听取臣下的一切有益的劝阻,反而听信怀有野心的慕容垂等人的谗言,一意孤行,“愎谏违谋”,“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这样就没能组成一个坚强的团结的领导集团,其兵败淝水是可以预见的。
第三,苻坚好大喜功,缺乏冷朴的客观分析,战前没有周密的战略部署,临战时又犯了一系列战术指挥上的错误,这也是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苻坚不顾主客观条件,只是依仗自己的“有众百万,资杖如山”的兵力和“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军威,认为征服东晋“若商风之陨秋箨,贸然远征。他报有侥幸求胜心理,战略上骄傲轻敌。在其前锋军梁成所率五万人被东晋大将刘牢之全歼于洛涧后,士气大伤,苻坚为之震动,开始产生了畏晋思想。
所以,当他与前锋军统帅特融登上寿阳城楼,望见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忧然有惧色”。于是,苻坚由轻敌变为怕敌,由冒进转为败逃,终子落了个“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可悲结局。
第四,双方交战的兵力相当,但东晋的北府兵的战斗力远胜于前秦军。
淝水之战东晋胜利的原因
2、军队战斗力强,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将兵上下齐心协力,军心可用。
3、民间也组织军事力量对抗前秦,民心可用。
4、有淝水天险,占尽地利,准备充分,发挥己军之长。
5、战术得当,利用前秦内部不稳,分化离间前秦内部关系,涣乱其军心。
6、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萧恢(476年~526年10月4日),字弘达。南梁宗室名臣,南齐丹阳尹萧顺之详情
萧恢(476年~526年10月4日),字弘达。南梁宗室名臣,南齐丹阳尹萧顺之详情
萧恢(476年~526年10月4日),字弘达。南梁宗室名臣,南齐丹阳尹萧顺之详情
对朱元璋和蓝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蓝玉一详情
还不了解:朱元璋侄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萧伟(476年~533年),字文达,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文帝萧顺之第八子,梁武详情
还不了解:朱元璋侄子和外甥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详情
萧秀(475年-518年3月4日),字彦达,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文学家、详情
还不了解:朱元璋杀功臣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萧秀(475年-518年3月4日),字彦达,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文学家、详情
萧秀(475年-518年3月4日),字彦达,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文学家、详情
大家对三国时期的事情都是非常的熟悉,无论是从影视剧中,还是从一些名著之中,对详情
曹操和孙坚的儿子文武第一,刘备的儿子却有三个第一,这是为何? 在三国时期,详情
三国时期因为局势不稳定,所以这每一个国家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但是又因为利益和详情
对宋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代采用了怎样详情
还不了解:北宋军事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为什么清朝调兵最多几万,而明朝一调就是几十万?原因很简单!清朝是靠武力征服而详情
对明代皇帝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明详情
对于封建朝代中的开过皇帝而言,不得不说有的皇帝的治国的才能是与生俱来的。历史详情
在《旧唐书》中评价李贺: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当中,有很多人物都是英雄,但是这些英雄的下场往往都比较悲催。所详情
在东吴的政坛上,陆逊属于后辈,他没有张昭那样的老臣资格,甚至在资历上也与鲁肃详情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详情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详情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详情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详情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至义熙十一年( 415年),刘裕先后剿灭南方各大割据详情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至义熙十一年( 415年),刘裕先后剿灭南方各大割据详情
还不了解:明代土木堡之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历史上岳飞第三次北伐是输是赢?结果是赢的,这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详情
历史上岳飞为什么会发动第四次北伐?这是岳飞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想知道北宋黄庭坚的《清明》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吗?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详情
黄庭坚的《登快阁》抒发了怎么样的情感?这是一首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传说《牧童诗》是黄庭坚七岁时候所创作的是真的吗?这是真的,此事件在《桐江诗话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水调歌头·游览》是怎么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