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为何很难再看到复姓名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看书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很多像这样的名字:司马懿、诸葛亮、公孙瓒、太史慈;还有公孙离、上官婉儿等等。上官婉儿在历史中是唐代女君武则天那时候的女相;在金庸的书上也有很多像这样复姓名字比如令狐冲、独孤求败。从这里可以发现,复姓在古代是很常见的。
现如今为何很难再看到复姓名字?
古人对姓氏格外看重,而姓与氏又有着很大的差别。姓是祖先来自哪里的标志,氏是后辈生存的地方。后来因为一些不可更改的原因,更多的家族用封地作为姓氏,与背景都有着很大关系。
究其原因,应该先从姓氏的变化开始。前面说到姓氏与背景有关,想必大家都听过司马迁。司马就是一大复姓,司马最初是古代的三司之一,后来演变成了司马大姓。为什么现在不经常见到这个姓氏呢?西晋时期战争频发,司马家族为了避开祸事,各分支就改了姓,如现在的司、马、同、等等。更甚者,隐秘山林,因此所用之人越来越少。有记载,西晋前司马家族就曾经改过姓。西汉时司马迁定罪受刑,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保全自己就改了名字。冯、同就是他们改后的姓。
古时候有很多改了姓氏的家族。商鞅大家都熟悉,变法之人。其实他之前叫公孙鞅,是由于变法被赏了商地,又叫商君,故而改名商鞅。
又如前面说的上官氏,上官氏没有那么出名。因为君王一儿子是上官邑大夫,所以有了上官氏。然后唐朝,上官家族带领所有人迁向现今河南,后来成为了名门望族。女相上官婉儿便是出自上官家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女。唐朝末期,因战争原因,又举家族向南走到了福建等沿海地方。至此上官氏分布零散,人数也不及从前了。
相比上官氏,独孤氏更为稀有。它来自当时的少数民族鲜卑族,再往前倒,和东汉时期的刘秀有关系。
独孤氏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受到当时南北朝鲜卑首领的看重,是独孤部落的首领,十分有名。后来跟着北魏君王举族到洛阳,就用独孤做姓了。第二种是北魏时期就是以当时部落独孤作姓,属于鲜卑族。
后来北魏一君王实施改革,流行起了汉文化。独孤浑氏就将姓改了,比如:姓杜、姓独、姓独孤。独孤氏很多都改回了老祖宗刘姓,是大姓。现在,独孤氏复姓很少听说,他们大多在内蒙又或者在境外。
每个时代的汉文学转化都对当时的复姓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就连皇姓拓跋氏也被改作元氏。明朝初期,受蒙古族文化的影响,汉文化受到强烈的打压,朱元璋做出了很多改革,将汉文化重新放到了第一位。取消了很多无用的礼仪,而且不准使用胡姓。在这改革中,很多复姓被限制,无奈改为单姓。古代改姓有很多种情况:很多姓氏的更改是因为字太难写了,所以简体化。就像姓鄠的改为姓云的,用简单的同音字替代复杂的字?;褂芯褪且蛭穹?,要避开长辈的君王的名讳,所以就更改自己的姓,古时候的庄姓就因避讳改为严姓。再就是为了避开祸事自我保全或者是君王恩典,会更改姓氏。
抛去因为各种改姓的原由,还有一些历史时间的原因。因为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所以单姓人口越来越多,基数越来越大,使得复姓人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并且现在复姓人民大都是普通百姓,也就不那么有知名度。所以复姓越来越少,虽然复姓很好听,但是还是非常稀有。
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复姓还剩下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等81个,想曾经我们古时候是2000多个复姓,如今却剩下这点。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复姓人民被看到,不让复兴文化流失,给后辈留下更多的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七十岁还能被翻牌子的女人到底有什么魅力?这个女人就是生下“荣纯亲王”爱新觉罗详情
尽管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乱世,但最为著名的无疑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详情
还不了解:康熙和乾隆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赵姬为何那么喜欢嫪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详情
对永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永琪有多受乾隆详情
还不了解:刘备和卧龙凤雏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详情
在古代,宰相是皇帝的辅佐,是最高的官职。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详情
陶谦在三国中是比较出名的,很多人对于这个人物是比较感兴趣的。以上问题趣历史小详情
对陆逊和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陆逊战无详情
还不了解:乾隆不杀和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对乾隆和永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五阿哥永详情
众所周知经过康熙和雍正的铺垫,使乾隆在登基时,大清发展到了最繁荣的阶段,但是详情
被做成烤肉的朱高煦命运为什么这么悲惨?从被爷爷朱元璋厌恶,再被父亲朱棣忽悠,详情
历史上朱元璋对常遇春非常好,而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那么要是常遇春没死的话,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叫郭德成。朱元璋还在郭子兴手下时,曾到郭德成所在的乡里征兵详情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详情
汉武帝一生在史上留有记录的有6位公主,其中卫长公主是汉武帝和皇后卫子夫的长女详情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明朝统治就此结束。众所周知,崇祯是明详情
中国古代是很讲究血缘和宗族关系的,有时候成为亲戚,一辈子就会绑在一起,就算是详情
红楼梦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女人,这两个人出场都不多,都是在开篇的时候寥寥几笔就带详情
历史上的众多王朝,大多都是经过一番休整,历经几任帝王励精图治以后,才慢慢步入详情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详情
始州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月,在杨坚平王谦之战中,北周行军元帅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梁郡之战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地区发生的战争。详情
邺城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详情
利州之战发生在北周大象二年(580)八月。当时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反,遣达奚甚攻详情
杨坚平王谦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至十月,左丞相杨坚命柱国梁睿详情
尉迟迥之乱,又称杨坚平尉迟迥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详情
尉迟迥之乱,又称杨坚平尉迟迥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详情
尉迟迥之乱,又称杨坚平尉迟迥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且《礼记·王制》中有云:“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详情
历史上唐朝与印度的外交关系是怎么样的?其实,唐朝与印度并不是一味和平,也有战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唐昭陵六骏石刻的相详情
古人被砍头的时候,会有痛觉吗?据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取决于刽子手,熟练工的话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成语“探骊得珠”是什么意思?“探骊得珠”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详情
成语“水落石出”是什么意思?“水落石出”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详情
成语“拾人牙慧”是什么意思?“拾人牙慧”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详情
成语“舍旧谋新”是什么意思?“舍旧谋新”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详情
成语“塞翁失马”是什么意思?“塞翁失马”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详情
提起司马昭,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想起这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么,如果问详情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详情
薛姨妈是王夫人之妹,丧夫后携带孩子寄居贾府的梨香院,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